早期的大提琴尾柱/尾針Endpin,多由金屬材質製成,重量偏重易生鏽,但挺堅固耐用,近年來,碳纖維材質廣泛被運用到各個產業,喜愛碳纖維尾柱的朋友會覺得很有科技感,裝上後不會增加過多重量,但碳纖維硬度只有鋼的 25%,左手抖音Vibrato時,碳纖維尾柱時常會跟著搖晃,許多品質不佳的更是軟Q,讓琴身很不穩、晃動過於劇烈,更是會影響演姿勢。尤其在金屬/碳纖維兩者材質之間交替使用時,會發現碳纖維尾柱的聲音,顯得比較暗,且傳聲投射的更少。琴的價值/價格,最終是取決於誰做的,以及怎麼做的,音色往往不會是最重要的部分,但音色好確實會提升價格,尾柱會有這麼多不同款式
因為它是一個『換完後,可以有效改變音色,演奏姿勢的重要環節』
因此,如何變的更好,也就是各廠家努力的目標,黃銅/鈦/鋅/鐵/鎳等複合材質或利用赫茲頻率、阻尼振動頻率結合出來的各種造型尾柱,紛紛出現,市面上許多尾柱產品,如何找到跟自己琴最適合的,先要明確知道自己喜好的樣式與聲音方向,再來就需要不停的嘗試找到跟琴音色屬性最好的搭配,我們喜弦嘗試了許多尾柱,得到的經驗是:氣候比較乾燥的環境,黃銅/鈦等金屬材質的『空心尾柱』是比較多人選擇的款式,氣候比較潮濕的環境,黃銅/鈦等金屬材質的『實心尾柱』確實讓聲音的傳導更好,但黃銅製的一根接近400g的重量,讓許多女性的演奏者覺得琴變重了,拿著琴手都感覺容易酸,因而卻步。如果這把琴的裝配張力,調整的比較緊,以我們時常裝配的德國Wittner Higt-Tech 拉弦板來說,用『空心尾柱』是比較合適的,用『實心尾柱』就沒那麼恰當,因為Wittner這款拉弦板內含鋁粉成份,與『實心尾柱』兩者間產生的高頻很接近會相互衝突到
這時更換成德國Akusticus拉弦板會比較好,Ak的振幅比較大、聲音啟動比較慢,與『實心尾柱』的傳導性質接近些,兩者更佳匹配
美國Glasser跟 德國Bender都做一體成型的旋鈕式碳纖維尾柱,設計感很棒,造型簡潔俐落,尤其Bender是許多人愛用款式,一直想跟羅斯托波維奇的琴一樣有一根彎曲式尾柱,因此找到了瑞典Stahlhammer這款,用碳纖維做的二段伸縮式可彎曲尾柱Stahlhammer著重於演奏姿勢上的更加流暢,尤其在拉到高把位上確實可以把更深層的音量都挖出來似的
最近訂購了美國Krentz這款尾柱,採氮化矽Silicon Nitride製作,查了一下,氮化矽是一種陶瓷材料/原子晶體,它的硬度與藍寶石一樣比最硬的鋼至少硬 3 倍,而密度僅為其三分之一,耐磨損,常常被工業用來製造軸承,等永久性模具機械構件,聽起來就是很厲害的感覺除了他們將馬友友的演奏照片放官網首頁,更重要的是一根賣USD$460台幣$15,000不含稅,這個價格,激發了我們求知若渴的精神,因此買了兩根來試試同一把琴裝上不同尾柱,用來比較音色差異是比較客觀的,但實際操作上,琴身尾柱孔徑有大小的問題,不是每款尾柱都能安裝,好的打擊響器,敲下去的聲音,是非常響亮悅耳的,我們選了幾款尾柱,讓大家聽聽看他們不一樣的聲音